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>非遗展品>湘南风情

火仙牛舞

郴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

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正源村(昔称凉源王家村)。历史悠久,家族团结,文明古朴之名村,“火仙牛逗火龙”这一民俗活动则发源于此。传承至今已有二十余代,400多年,究其来历,曾有一个传奇故事。
追溯于明代嘉靖某年,此村有家农户养了了一头顺事听话且通人性之公牛,即便是路过别人田园菜地也从不偷吃,主人特别喜欢并视其为宝。农户有个聪明懂事的孩子,每天替父代劳,坚持放牛,挑水和砍柴,从不耽误。恰逢那年正月十五日,孩子上山放牛,返回路过名叫“冬茅窝”地时,忽听一生吼叫,且见一只老虎从树林窜出,气势汹汹朝小孩扑过来,小孩见状,惊恐至极,当即昏倒。公牛见势不妙,迅速冲向老虎与之生死搏斗,老虎不敌则跃身逃离。此时小孩仍未苏醒,公牛十分着急,便嘶叫几声,未见来人,公牛则小心翼翼地用角将小主人撩至头顶驮护回家。不料孩子父母及忙着在禾坪编制草龙的村民大怒,认定公牛是伤害小孩之元凶,瞬间拿起斧锤棍棒将公牛打死。过后孩子从昏迷中苏醒急忙问道:“我的公牛呢?”在场人回答道:“是它将你残害,我们已将其打死。”孩子顿时大吃一惊,痛哭流涕地说:“公牛对我有救命之恩,你们不该将其打死。孩子一五一十将险情如实相告,众人恍然大悟,深感自责和愧疚。
为了祭奠公牛,孩子父母特请了法师做了七天道场,村民们将此牛敬奉为神仙牛,将正月十五定为纪念日。凭自己的智慧和想象用稻草编织成牛的形体,插上香火,取名为“火仙牛”。牛是农耕之宝,龙是吉祥之物,将“火仙牛”与“火龙”合为一起,同耍共舞,同祀共庆,以示祈祷风调风顺,吉祥如意!于是“火仙牛 追火龙”来历由此产生,代代相传,千古留名。
如今,每逢元宵佳节,亲朋好友来助兴,十里八乡共观赏。尤其近几年,“火仙牛逗火龙”这一民俗活动不断提质升华,记者纷纷来采访,电台频频重播放,今年元宵进郴城,赞口不绝留印象。
项目流程:

“火仙牛逗火龙”场面壮观,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其中耍四门、龙头跳龙尾、搭风车、大水推磨、蛇蜕皮等二十四套故事,在吹打乐的配合下,层次分明,节奏欢快,动作机灵,千姿百态。演绎效果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颇受百姓的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