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>非遗展品>湘南风情

苏仙祭祀

郴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

大苏山前有子安,相传此地出苏仙,仙人已乘黄鹤去,留下足迹在人间。这首诗表现的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地方传说故事“苏仙传说”。古籍中《水经注》、《列仙传》、《徐霞客游记》、《聊斋》等均有记载,目前“苏仙传说”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苏仙祭祀是依托于苏仙传说故事群形成的,从西汉延续至今,已有两千余年。
苏仙区,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中部,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,四季分明,夏季气候炎热,易发生干旱。古籍,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有诗《谒苏仙祠》,明朝戏剧家汤显祖有《答李郴州乞雨苏仙有应》清朝郴州知州谢仲元的《苏仙岭祷雨记》均有关于祈雨的记载,每逢郴邑大旱,官民便向苏仙祭告,人未下山,雨已倾盆,每祭每灵。
祭祀苏仙的活动一贯遵从道教科仪,据载,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在苏仙岭的景星观举行苏仙祭祀大典,祭祀仪式在道教中称为斋醮。斋醮始于东汉以前,东晋、南北朝时,方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。
斋醮仪式由高功、监斋、都讲三位执事主导,其他侍经、侍香、侍灯等十多位执事分工细致。《醮坛清规》所列凡三十五条,纪律严明。其法为设坛摆供,焚香、化符、念咒、上章、诵经、赞颂,并配以烛灯、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,包括外在的咒诀罡步,香赞礼表和内在的存想运讳、叩齿集神等修功。以祭告神灵,祈求消灾赐福。
苏仙独属郴州,乃郴人心中精神偶像,是郴人仁孝福德、慈善好施的化身。苏仙为道教孝子神仙,中华最年轻神仙,成仙之地苏仙岭更为天下第十八福地。
苏耽因功德而成仙,其孝行为先、德行为先的济世利人情怀,成为后世人们的楷模。郴邑民众把苏耽尊为天人,奉为郴城的保护神,无比崇拜,在他升仙之地修祠祭祀。从唐开元十九年供奉苏耽以祈祷郴邑众生消灾去难、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自古以来苏仙无不护佑炎黄内外、世界各地郴籍人生离苦得乐,增福延寿,百业发达。
目前,全国祭祀活动众多,但是以苏仙传说承载的仙福文化为主题的道教祭祀却是独树一帜,具有文脉清晰、历史久远、内涵丰富、地域性显著等特征,影响深远。

“苏仙祭祀”早已超越了宗教范畴,这一文化现象已经由最初的祈雨发展演变成祈福。是对孝文化、中医文化、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是推进城市文明,带动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