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七侠拳是由创派祖师曹公章本流传至今已历经七代传承人,徒众遍布湖南、广东、江西、广西、福建、贵州等省,永兴主要在樟树、柏林、太和、金龟、黄泥等乡镇习练习。现有拳、棍、凳、锄四个套路,其主要特点动静分明,虚实相间,内练一口气,外练筋骨皮,动如脱兔、静如处子,时有发声,以气摧力,以声助力。弓、马、虚、歇、朴;骑、龙、拐子、盖;拳、掌、勾、爪、指;步法灵活多变,手法灵巧万千,讲究贴身靠打,振脚助力,充分发挥“一寸短、一寸险”特色优势,气势宏大,一气呵成。其内涵丰富、特征鲜明,既有传统文化的多样性,又有防病、健身、娱乐、修性、搏击等实用功能。它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、养生学、道学、军事学、心理学、美学等领域广袤深厚的土壤之中,广泛吸收易学、道教、儒教、佛教的思想和中医学的精华。江南七侠拳具有丰富的战术内涵和策略内涵,在精神和意念的统领下,使气息通达全身,达到培养精气、平衡阴阳、外健筋骨、内强脏腑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目的,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在武术上的具体体现。近年来,县政府加大开展对江南七侠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。政府本着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继承发展”的方针,坚持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明确职责、形成合力、长远规划、分步实施、点面结合、讲究实效”的工作原则,全面开展江南七侠拳的普查和相关资料的搜集、挖掘、整理工作。开始在县城各个武术健身馆教授江南七侠拳,在校园里也得到广泛推广普及,通过训练班、选送优秀人才到高等学校深造等方式方法,促进专业人才的不断成长。江南七侠拳进入了省、市武术比赛项目,其影响逐渐扩大。江南七侠拳是人民充满智慧的创造。保护和传承江南七侠拳,演绎和延续中华古老的武术文化,为人类的健康、文明、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