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以其发源地苏仙区栖凤渡镇得名,广泛分布在栖凤渡镇及其相邻的五里牌、马头岭、许家洞等乡镇。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已经遍及北湖、永兴、资兴、宜章、桂阳等郴州市属各区县,具有较为广布的群众基础,也是苏仙区乃至郴州人民喜爱的餐饮美食。所在地郴州市苏仙区别称“福城”,地处湖南省南部,郴州市中部,湘江支流耒水上游。栖凤渡镇地形以丘陵、平原为主,西河横贯东西,山水相宜,风景优美;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光热充足,四季分明,土地肥沃,适宜种植双季稻、各种经济作物和发展水产养殖业,是湘南著名的鱼米之乡。
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包括备粉、熬汤、煮粉三大步骤,选米、浸米、磨浆、调浆、蒸粉、收浆、切粉、晾干、选鱼、破鱼、熬汤、煎油辣椒、调味、煮粉、开碗、装碗等十六道工序。该技艺所需的米、水、鱼、茶油、豆膏、辣椒等食材均为栖凤渡地理特产,具有区别其它地域的独特性;三大步骤十六道工序,均在当地加工完成,环环相扣,每一步都不可或缺。
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动人的历史传说,即可单人制作,亦可团体合作进行,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;流传广布,享有极高的知名度,合理开发、监管经营一批该技艺的传承基地,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;结合栖凤渡镇南香村南香稻香公园建设,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再现制作栖凤渡鱼粉备粉、熬汤、煮粉等工艺流程可利用,这一宝贵文化资源为旅游经济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撑,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。
随着时代的变化,农业生产效益不高,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降低,加之现代生活方式转变,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生产加工的米粉、粉丝价格低廉,对纯手工制作的栖凤渡米粉形成强大的冲击,一些鱼粉店也以机器加工米粉代替手工米粉,也使得栖凤渡鱼粉逐渐失去了原有风味。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不仅在郴州其他地区,在栖凤渡本地也濒临失传,亟需保护。
项目流程:
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包括备粉、熬汤、煮粉三大步骤,选米、浸米、磨浆、调浆、蒸粉、收浆、切粉、晾干、选鱼、破鱼、熬汤、煎油辣椒、调味、煮粉、开碗、装碗等十六道工序。
一、备粉。
包括选米、浸米、磨浆、调浆、蒸粉、收浆、切粉、晾干八道工序。
1、选米。选用专用的早籼稻碾出的大米,其米粒短小、近浑圆,除去杂质;
2、浸米。将米以井水浸泡,冬春季浸泡4-6小时,夏秋季浸泡2小时左右;
3、磨浆。用石磨将浸好的大米带水磨成米浆;
4、调浆。在米浆中加水、山茶油调匀;
5、蒸粉。用勺舀起倒进有折边的方形锡盆里,轻轻晃动使其均匀平铺,放进蒸笼用柴火蒸熟;
6、收浆。将蒸熟的米粉挂在竹篙上,采用“自然吸潮方式”收浆至不粘手;
7、切粉。取下折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状;
8、晾干。以一人一餐食量为一份分均匀揉成圆团,放在石板或者簸箕上晾干。
二、熬鱼汤。
包括选鱼、破鱼、熬汤、煎油辣椒、调味五道工序。
1、选鱼。挑选西河里的活鱼,包括鲶鱼、鲢鱼、草鱼等;
2、破鱼。宰杀,去净内脏,切成小块;
3、熬汤。水开后,将鱼块下锅,依次加入盐、生姜、蒜子,熬15分钟左右;
4、煎油辣椒。将本地的干红辣椒切碎成粉状,放入高温的热油中爆炒;
5、调味。将油辣椒加入熬好的鱼汤里,再淋一些山茶油去醒味。
三、煮粉
包括煮粉、开碗、装碗三道工序。
1、煮粉。把米粉放入开水中煮软;
2、开碗。将香葱、豆膏放进碗里,再把熬好的鱼汤盛入碗中;
3、装碗。待米粉烫熟后捞出倒入碗中,然后加上两三片鱼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