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米饭历史悠久,最早出现于唐代,那时叫“青精饭”,是道家求长生不老的养 生食物。从宋代开始,佛家开始将青精饭作为斋食。明代的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 卷二十五中则说: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,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,以供佛,视 以形成了“乌饭节”。“乌饭节”还衍生了各种版本的“传说”,有“目连救母”的传 说,也有“狱卒救孙膑”的传说。这些传说都升华了“乌饭节”的文化内涵。 明清以后,乌米饭还成为南方许多地区社日的节令食品。随着时代更迭,“乌米 饭”被普通乡民接受,慢慢发展为民间的风味食品。同时,也派生相关制品,如乌 米粽、乌米粑、乌米粥等。 湘南一带多有乡民传承这些技艺,每逢农历四月初八,乡村多有人家吃乌米饭或 者乌米粽,乃民间习俗。但是,近几十年来,由于采摘原材料困难,制作工艺考究, 制作程序繁琐,慢慢被人们“放弃”,好多人家甚至已经失传。现在,只有少部分家 庭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。坳上李启香的老外婆世族就是这一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。 乌米饭、乌米粽是一种季节性的传统食品,因为其中重要的集染色、药功、调味 于一体的原材料就是乌饭叶、荆条叶、乌泡叶、等多种野生植物的嫩叶,而这些嫩 叶只有在清明后至芒种时节才能采摘到。 坳上古村村民李启香是乌米饭、乌米粽制作技艺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传承人。她 同她的姐妹们利用这一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开办了“香姐美食坊”,随后壮大,注册了 “湖南省田家湾香姐农产开发有限公司”,形成了专业化、产业化、规模化的生产企 业,真空包装,销售到全国各地,供不应求。
项目流程:
一、准备原材料: 1、上山采摘乌饭叶、荆条叶、枫叶芽、乌泡叶、扭得荆等多种野生植物嫩叶 2、优 质糯米 3、本地粽叶。(乌米粽专用)4、新鲜前胛猪肉。5、盐鸭蛋黄(乌米粽用材) 6、红枣、黑豆、红豆、绿豆、花生、冻米、清明花、艾叶、桐子叶等其它搭配食材。 7、其它佐料
二、主要制作环节: 1、取乌汁。将去杂洗净的乌饭叶、荆条叶、枫叶芽、乌泡叶、扭得荆等嫩叶混合匀, 放入石臼中捣成泥料,用水浸泡一天以上时间,然后过滤去渣,取其乌汁备用。 2、制乌米。将糯米淘洗好后浸没在乌汁中数十小时,至糯米泡成青乌色。 3、蒸乌饭。将青乌色糯米配好油盐等佐料,蒸熟成乌米饭。不同佐料,不同口味。 4、煮乌粽。将沥干乌汁的青乌色糯米及其搭配食材用粽叶包扎成型,大火煮熟。搭 配食材不同,口感不同。 5、蒸乌粑。将浸制好的青乌色糯米打成粉末,加适量水,揉搓成有韧性的糊团状, 用桐子叶夹包成粑子,蒸熟,清香细腻。 6、备制作:将浸泡好的青乌色大米晒干入缸储存,秋冬随时备用。
三、项目相关品种: 乌米饭、乌米粽、乌米糍粑、乌米粥、乌米糖花、乌米套花、乌米清明花粑、乌米 艾叶粑、乌米桐叶粑、乌米饺子等不同口感系列食品。